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小香菇撑起大市场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伯强
    2017-01-31 19:19:42   转载

    小香菇撑起大市场

    ——记福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良军

    太阳能路灯时间:2016/11/29 7:19:40 来源:河津新闻网 浏览次数:73

    河津风采记者 吴帆

    图为丁良军在检查香菇生长情况

        在柴家乡,提起丁良军,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,夸赞他是河津香菇种植的领路人。今年47岁的丁良军,从事菌类种植已有7年,从最初的1个大棚到如今福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,他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。 
        丁良军高中毕业后,当过教师、养过羊、贩过煤,经营过农用车,但由于种种原因,生活仍旧没有富裕起来。2009年,他从报纸、电视上看到其他地方种蘑菇赚钱的报道后,就开始注意收集资料并进行学习。经过多方调研和实地考察,他觉得种植蘑菇市场好,投资小又见效快,是发家致富的好行当,于是决定着手种植蘑菇。凭借平时积攒的食用菌相关知识,他先试种了2000袋平菇,到市场上卖,销得很好,短短四个月就尝到了种植平菇的甜头。之后,他抓紧机会,在柴家乡樊家峪村承包大棚开始大面积种植。仅仅一年的时间,种植食用菌的事业就做大了。
        2010年,丁良军选择回村发展,扩大种植面积。他承包了村边20多亩荒沟,新盖了10亩大棚种植平菇,并成立了福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,所产平菇主要销往周边县市等市场。2011年,他继续投资10余万元,购买了行业最先进的菌种生产设备——液体发酵罐,引进高效节能灭菌灶等设备,将制菌种的周期从两个月缩短到一周,20天就可出菇,平菇产量大大提高。他一边培养菌种,一边种植蘑菇进行示范,一个20×45厘米菌种袋,一次可出菇2斤半。“合作社主要是为大家提供菌种菌包,每次都被周边的蘑菇种植户抢购一空,生产的蘑菇更是供不应求,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。”丁良军说。但由于平菇市场太小,不耐贮存又不宜长途运输,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。
       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,他先后引进了鸡腿菇、毛木耳等品种,但皆因市场和销售问题不得不放弃。从2014年开始, 我市的香菇产业逐渐发展起来,香菇既可鲜售,又可干销的特点引得丁良军心动连连。他了解到万荣县天天香食品加工厂,大量收购烘干的香菇,销往国内其他省市和国外市场。经过多方考察,他投资两万元试种6000袋香菇,头茬就收回了成本。

        “香菇的药用价值高,可防辐射,可抗癌防癌,增强身体免疫力,而且成本低,售价高,管理简单,劳动强度相对较小,发展前景看好。因此,合作社打算扩大规模,专业种植香菇。”丁良军说起香菇如数家珍。2015年,他扩大生产规模,一次种了5万袋香菇,年底喜获丰收,经济效益可观。
        但种植香菇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。起初因经验有限,使用保温蔬菜大棚发展种菌,由于当年夏季雨多造成较大损失。于是他专程前往河南、东北等地,向专家请教学习,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造,搭建了保温板棚。今年以来,他结合本地天气等因素,设计了夏季通风、冬季保温的平地式阴阳保温板棚,解决了晋南地区夏季高温不能生产食用菌的问题,并在周边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        七年的精心发展,让丁良军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土专家,他主动发挥特长,指导周边农民生产。2013年,丁良军被运城市委组织部聘请为运城市推进农业现代化“流动课堂”专家服务团成员,多次义务为菌农进行技术培训,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。他的合作社被确定为运城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(原运城农校)教学实践基地,多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,他也被选为“运城市拔尖人才”。
        谈到未来打算,丁良军计划把产品推向高端市场,争取发展合作社成员达一千户,指导扶持周边村民种植香菇,统一提供菌袋,统一种菇时间,让农民自己出菇,统一回收销售,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,形成规模效益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